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割线,以下是正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提供《亚冠决赛》的图书介绍,包括《亚冠决赛》的图书目录,《亚冠决赛》的人物介绍,《亚冠决赛》的出版信息,《亚冠决赛》的同作者图书等。
他是中国首批潜航员,蛟龙号是他的“钢铁兄弟”,他们一次次刷新中国深度
他说:我们不只是去突破深度的,而是为国家去探索深海世界
《面对面》专访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
10年造访海底72次“我们是深海的外来生物” 2017年6月23日,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96名科考队员的“向阳红09”号船结束了中国大洋38航次,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靠岸
历时138天,航行18302海里,34岁的潜航员唐嘉陵,经历了从业10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远行
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、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,长8.2米、宽3米、高3.4米、载员3人、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,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,可以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.8%的海域自由行动
从2009年海上试验以来,蛟龙号已经在中国南海、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等7大海区,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,深海科技成果丰硕,获取了海量珍贵视像数据资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质与生物样品
2017年的这次远航,标志着蛟龙号为期五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,蛟龙号即将步入下一个新的阶段:业务化运行阶段
十年来,唐嘉陵驾驶蛟龙号曾到访海底世界72次
唐嘉陵:深海世界,有的地方它很荒芜,有的地方生长着千奇百怪的生物,蛟龙号坐底的时候,犹如一只外星飞船,砸入了一片生物的浪潮中
记者:你们反而像是外来的生物? 唐嘉陵:我们是外来生物
比如说常见的海参,我们印象当中是黑色,带一点刺
但是我们在海洋里面见过的,有粉红色的,有紫色的,也有白色的透明的,还有长尾海参能达到一米……光海参我们看到几十种不同的
记者:多彩而神秘的世界? 唐嘉陵:非常多彩,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
连续紧张作业12小时潜航挑战人体极限 深海宝贵的资源,吸引着蛟龙号一次次潜入深海,进行海洋探索和开发,然而,对于唐嘉陵这样的潜航员来说,每一次下潜,都是对耐力的极大考验
蛟龙号作业最长时间近12小时,在此期间,潜航员只能靠吃巧克力、牛肉干充饥,不能休息,一直是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
记者:舱里面的面积大概会有多少? 唐嘉陵:内径是2.1米的
好像听着2.1米很大,但是几十台计算机再加上三个人,基本上跟轿车的后排座差不多,非常拥挤
记者:好,我们到蛟龙号的驾驶舱来体验一下……这个舱里,一平米都没有吧? 唐嘉陵:真正在海下执行作业的时候,我们这个舱里面,后面会放满很多下潜的物资,我们三个人是在这儿并排坐的
以这个姿态,一般一次任务7到8个小时
除了长时间地观察,潜航员还需要操控驾驶,操作机械手臂采集样品
海底有时一片寂静,有时一点响动就可能会被放大十倍,潜航员需要对周围环境做出预判,处理突发状况,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危险,精神需要保持高度集中
唐嘉陵:下潜完了第二天,可能下楼梯腿会发软
记者:当时在舱里呢? 唐嘉陵:这两个膝关节会感觉非常紧、很酸、很难受
另外还要尽量控制自己,尽量减少上厕所
记者:在深海里面工作,很多人可能有一些幽闭恐惧症
你们会不会有? 唐嘉陵:潜航员都没有这个障碍,因为我们当时选拔的时候专门做了这个单项淘汰
我印象非常深,在一个潜艇舱段里面,没有声音没有光,在里面待着十几个小时,也不让你睡觉,还会有针对性给你一些提示
回忆三次突破7000米“有强大的祖国才有国之重器” 唐嘉陵是我国首批自主选拔、培养的载人潜水器潜航员,2006年9月,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读大四的唐嘉陵,听说国家海洋局潜航研究所要到学校招聘7000米载人潜水器潜航员,从小想当军人的他便报了名
收到面试通知后,包括唐嘉陵在内的15位候选者,来到青岛参加选拔,经过层层考察,最终仅有两名候选者顺利通过,唐嘉陵便是其中之一
随后,唐嘉陵入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,开始接受长达3年的潜航员训练,当时蛟龙号还只是个粗糙的球体,骨架还尚未安装,日常训练之外,唐嘉陵还参与到蛟龙号的组装工作中
2009年8月,蛟龙号首次下海,开始执行1000米海上试验任务,唐嘉陵迎来了第一次挑战
记者:真正下到水里面实地操作的时候,内心会有忐忑吗? 唐嘉陵:忐忑一件事,就是不要因为我个人的一个操作,造成某个设备的损坏,这就是我当时心里面最担心的
34米,是唐嘉陵的第一个下潜纪录,接下来的3次海试,唐嘉陵的目标就是不断刷新自己的下潜纪录,同时刷新蛟龙号的下潜纪录
2012年6月27日,7000米海试中,蛟龙号下潜至7062米,创造了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
这几次纪录的创造,唐嘉陵都在其中
唐嘉陵:真正突破的时候,特别是在7060米坐底的一瞬间,我们当时三个人相互之间用眼神,没有拥抱,但是我们用眼神传递了个信息
记者:想说什么? 唐嘉陵:这个纪录是我们蛟龙号团队创造的,三次突破7000米,我们都展示了我们的五星红旗,虽然说我们远离祖国大陆,但是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
只有我们强大的祖国,才能有蛟龙号这样的国之重器
100%安全下潜“蛟龙号是我们的钢铁兄弟” 蛟龙号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可以直接观测、直接测绘、直接取样的深海科考平台,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阶段,下潜人数达300人次以上,其中科学家占将近1/3
水下作业,潜航员一方面需要与科学家们合作,发挥蛟龙号在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深海科学研究中的最大作用,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,这对唐嘉陵来说,有时候也面临权衡和取舍
唐嘉陵:真正水下作业的时候,不是说看着什么就抓上来
可能动了下面的一块大的样品,会连动上面的几块东西倒下来
记者:就像塌方一样的?滚下来会怎么样? 唐嘉陵:它一旦掉到里面,我必须把这个采样篮抛掉,才能够回到水面上
而最严重的结果,必然会带来人、设备甚至危及生命的事故
安全第一,是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阶段潜航员坚守的原则
在涵盖海山、冷泉、热液、洋中脊、海沟、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,蛟龙号在5年试验性应用阶段,完成了95个潜次的有效下潜,实现了100%安全下潜
“下得去,上得来”,是唐嘉陵对蛟龙号的评价,尽管已经成功下潜72次,但每一次,唐嘉陵都把它当做第一次
记者: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,潜航员和蛟龙号之间,不仅仅是驾驶员和一个工具之间的关系,亚冠决赛有时候可能是一个肩并肩的战友的关系
唐嘉陵:对,蛟龙号像我们身边的一个钢铁兄弟,没有蛟龙号的钢筋铁骨来支撑我们走到深海,我们也不会有潜航员
记者:现在已经结束了试验阶段,未来可能进入到一个新的应用化阶段了
对你们潜航员来讲,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? 唐嘉陵:期待着我们国家万米级潜水器早日下水
个人来说,蛟龙号这个装备,我们还要发挥它的能力,不只是去突破深度的,更多的是能够为国家、甚至是为全世界国际海域的资源探索、科学研发等取得丰富的科学成果,这才是我们最想要实现的价值
责任编辑:郑莉莉
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,百科内容由网友投稿提供,欢迎纠错。如果存在版权争议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1.图书介绍
首次出版 |
1599年7月7日 |
作者 |
俗人小高 |
主人公 |
守卫的狼、 天卜肖令、 太近的现实 |
字数 |
4581字 |
ISBN |
39298 |
类型 |
文学 |
销量 |
9449万册 |
2.图书目录
...
全部
3.人物介绍
序号 |
人物 |
介绍 |
1 |
老游记 |
最感人的反派 |
2 |
隔壁小猫 |
蜂腰细臀女主角 |
3 |
卿可安 |
对主人公成长功不可没 |
4 |
我欲乘风归去兮 |
贯穿全数的主要人物 |
5 |
泪痕见 |
帮助主人公获得奇遇 |
4.出版信息
出版时间 |
出版社 |
1005年4月6日 |
卢旺达人民出版社 |
1675年3月6日 |
摩纳哥传媒出版社 |
1239年6月5日 |
巴西大学出版社 |
1084年6月5日 |
伊朗作家出版社 |
1677年0月8日 |
奥地利文学出版社 |
5.同作者图书
6.其他图书
推荐阅读:
真神武三国图书简介
诸天岁月系统图书简介
北漠真龙图书简介
发表评论